最近天气越来越冷,越来越短,星期一早上起床准备上班的时候,脑海里是不是都是: “老子不干了” 的冲动?
什么,我?我这热爱教学热爱工作的老师怎么可能会有那么不明智的冲动。我一大早就已经神清气爽的在教室里折磨学生了好吗:
“没有睡醒是吗?那来分组做一段对话吧;周末玩的太嗨了是吗?那我们听写一下单词吧。”
你可不知道,折磨完学生之后,真的是精神抖擞,身心舒畅,胃口全开,每天十一点刚过就开始在办公室嚷着订午饭。
不想被我折磨?那还等什么,赶快好好学习,把我每周一的知识点都记好了!
吃了午饭又犯困了?那正好,我们学几个单词精神精神。
学习荷兰语,被虐的第一步就是 发音 了吧。偷偷问自己一下,你觉得 哪个音最难发 ?
在我脑海里的不完整统计中,票数最多的就是 R 。没错,就是小舌头在喉咙里面颤动的那个。
点击红字(对,就是这行字)听Yautina老师示范的荷兰语R的多种发音
在不同语言中,R的发音有很多种,西班牙语为代表的舌尖颤音R,还有英语的那种卷舌R。
不过我每次在教发音的时候,都一再鼓励(逼迫)大家回家老老实实喝水,用漱口的声音练习纯正的R。毕竟,用舌尖颤音R来替代的话,你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在波兰长大的亚洲人。如果再懒一点,直接用英语的R替换的话,嗯,你随意,只要在外提起荷兰语学习的时候,别提我们的名字就好。
怎么说呢,想学习一门语言,总得让人听得明白你说的什么才好。荷兰语母语人士,对于中国口音也慢慢有了些发现,那就是,很多中国人,无法区分R和L的发音。这可能来自于有些人母语方言里就有R和L的困难,但也不排除懒,用l去替换本应有的R的发音。
所以我刚才说要老老实实喝水呢,因为发错了音,你说的可能就驴唇不对马嘴了。
譬如:你的同事嚷着“我真是要乐死了”进门,在你燃起熊熊的八卦之心打算听听到底什么事情那么好笑,结果看到对方只是迅速地脱掉了毛衣,这场面估计你也不愿意看到吧。
那给你们看几个拼写上一字之差,含义上相差万里的词吧。
1. Klant & krant
Stel(假设),你开了一家杂货店。有几个顾客(klant)正在闲逛,你在柜台看报纸(krant)。这时你邻居进来,和你打了个招呼:“嘛呢你?(Wat ben je aan het doen?)”
你一脸悠闲地回答:“Ik ben een klant(误!) aan het lezen”,你猜会不会有顾客怒气冲冲地转过头来问你瞅啥?
毕竟荷兰人很在乎隐私的。
2. Fluit & fruit
午饭时间,你同事准备下去买午饭了(当然是面包),你可能还在撕客户。于是你尽可能礼貌地平复一下心情,用着气得捋不直的舌头请求同事,“Zou je een fles fluitsap(误!) voor me willen meenemen?” 你猜你同事是会去餐厅给你买一杯水果(fruit)汁还是打个车(荷兰同事怎么可能打车出门)跑去乐器行问问老板笛子(fluit)汁到底是什么东西?
喝一嘴渣子的你要不要强颜欢笑地说一句lekker?
3. Raden & laden
同事上班带来了一个不明觉厉的玩意儿。你好奇心大起,问人家这是什么。同事神秘一笑,说了一句“drie maal raden”。你愣在原地,接下来要做什么?人家是让你猜(raden)三次,还是让你出门右转找辆卡车把人家的货装到车上(laden)?
嗯,运动运动也不错嘛。
4. Duif & druif
这个场景想起来蛮好玩的。你去参加一个荷兰式的学生晚餐聚会。荷兰学生聚会,意味着你要自己带一道菜,带上自己的啤酒(BYOB)。宴兴正浓,你同学让你介绍一下你这道什锦果汁怎么做的。你骄傲大方地站起来,侃侃而谈到,这里面我放了猕猴桃(kiwi)、黄瓜(komkomer)、梨(peer)、鸽子(duif),还有柠檬(limoen)......旁边的男生们为什么开始撇嘴?女生们为什么发出了“咦~”的感叹?难道是我的配方过于清爽了吗?
你猜为什么。
5. Vlucht & vrucht
有些同学是视觉型,有些是听觉型。听觉型的同学,在拼写时往往会根据自己脑海里的读音来拼写,于是你不但说出来的R和L是错的,写出来的也是错的。
比如一次写作课上,对,我的写作课上,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。我写道,明天他将逃往德国。当时还很美,觉得自己写的棒棒的。第二节课作业发回来,我的作业上赫然写着:“Morgen gaat hij naar Duitsland vruchten(误!)”,旁边还画着老师的笑脸(那个老师是我学荷兰语的时候遇见的最不苟言笑的老师没有之一)。
好吧,能把您老逗乐,我也满足了。
从此以后,我立志把R和L的区别分清,所以现在才有底气来教你们。
Ok,今天就到这里了。
今天的作业是:去找一个叫Karolina的姑娘,深情地看着她,把她的名字念五遍。
看看你们的友谊还在不在。